(運動駕駛講堂#0004)碳纖維外觀很帥,但工法差很大

August 19, 2025

碳纖維外觀很帥,但工法差很大?一篇看懂市面上常見碳纖維製作工藝與分類。

你是否也曾在改裝車、性能車甚至原廠車上看到「碳纖維引擎蓋」、「碳纖維後視鏡」、「碳纖維內裝」這類配件?看起來科技感十足、重量輕巧又帶點性能氣息,許多人對它趨之若鶩。但你知道嗎?碳纖維雖然都是黑色紋路,但製作方式、耐用性與價格可以天差地遠。

本篇文章將帶你快速掌握市面上常見的碳纖維製作工法與分類,同時舉出實際應用車型,讓你看得懂、選得準,不再被「只要造型樣子」唬住!

01最常見的入門工法:「濕碳纖維(手糊法)」

特點:利用手工將碳纖維布鋪在模具上,塗上環氧樹脂,自然晾乾定型。成本低、入門容易,視覺效果出色但結構“強度”有限。

缺點:不耐熱、不耐久,容易起泡或變形,不建議用於外露部件。適用於外觀改裝、內裝飾板,主要訴求是視覺效果而非性能。

車型範例:多數改裝車用副廠引擎蓋(例如:TOYOTA 86 改裝濕碳機蓋)

這是入門碳纖維方向盤飾件或排檔座飾板。價格區間:約新台幣 1.5萬~3萬元/件

02中階工法:真空導入(Vacuum Infusion)

特點:透過真空抽氣讓樹脂更均勻地滲透碳布,結構強度與外觀均有所提升。品質穩定、氣泡少,適合需要部分剛性支撐的外觀套件。適用於中等強度需求的外部車身零件,如前唇、側裙、引擎蓋等。

車型範例:美系改裝品牌如 APR Performance 提供的福特 Mustang 專用碳纖維套件。部分中階歐系車(如 VW Golf GTI)外掛式碳纖維尾翼。

價格區間:約新台幣 3萬~5萬元/件

03主流高階製程:乾碳纖維(預浸布+模壓成型)

特點:使用預浸樹脂的碳布,在模具中經高溫高壓固化,強度高、重量輕、品質一致。原廠高性能部門與專業改裝廠愛用的主流製法。製程成本高、模具需求大,主要用於原廠性能車、精品改裝件。

車型範例:BMW M Performance 部門推出的 M3/M4 碳纖維後視鏡、車頂與擾流尾翼。Mercedes-AMG C63 S 原廠選配碳纖維套件(含前下巴、車側飾條)Lexus RC F Track Edition 全車大量採用乾碳纖維,包括車頂、尾翼。

價格區間:約新台幣 5萬~10萬元/件

04頂級賽車與航太工藝:熱壓罐成型(Autoclave)

特點:將預浸碳纖維材料在真空與高壓環境下進行固化,為目前碳纖維製程之最。具備極佳的尺寸穩定性、強度與輕量化效果,常見於超跑、賽車與航太結構。高技術門檻、高成本,適合極限結構需求。

車型範例:保時捷 911 GT3 RS Weissach Package:碳纖維車頂、引擎蓋、車門採熱壓罐工法。McLaren 720S/765LT 全車碳纖維單體座艙(Monocage II)採 Autoclave 製程。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纖維機蓋,據官方說法亦採熱壓罐工藝製成。

價格區間:約新台幣 10萬~30萬元/件(甚至更高)

05真假難辨?小心仿碳貼膜與ABS碳纖維紋外殼。

除了上述真材實料的製程,也有部分「碳纖維風格」商品其實只是塑膠貼膜或熱轉印仿造紋路,這些沒有任何結構強度,純粹為了視覺效果而生。

常見於:螢幕保護貼、手機殼、後照鏡貼膜、汽車改裝市集常見的「碳纖維紋」車貼

辨識方法:真碳纖維會反射出金屬光澤,有層次感且具立體紋理。仿碳纖維則平面、反光死板,用手敲會感覺像塑膠。

其實帥是一回事,功能與工藝才是真價值。碳纖維的價值從來不只在視覺效果,它背後蘊含的是材料科學、結構設計與工藝難度的綜合體現。一塊機蓋、一支後視鏡,從 1.5 萬到 30 萬都有可能,差別就在你買到的是「裝飾品」還是「功能件」。

消費者在選購碳纖維產品時,不妨從用途出發,理解工法差異,慎選來源與工藝,不再只用「有碳纖維紋」來判斷價值。畢竟,一塊真正可靠的碳蓋,不只讓車帥,還讓你開得更安心、更持久。

-------------------

Powerdream 動力極限 打造夢享締造廠

德國專業華人賽道服務機構&高端自駕旅遊

我們致力於最頂尖的運動駕駛培訓和旅行體驗及紐北賽照(DPN)考證核發到24小時參賽一條龍服務。

LINE ID: https://line.me/ti/p/IBtjcb9FB0

EMAIL:

contact@powerdream-motorsport.com

URL :www.powerdream-motorsport.com

FB:紐柏格林賽道研究 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

警告—重要安全注意事項

對於文章內引用或是討論的概念或是想法,我們一概不提供任何注釋,參考資料或技術論文做為引證和支持。因為文章的編寫並不是為了專家學者所編寫的學術文章,而是寫給一般平民大眾看的實用指南,主旨追求淺顯易讀。我們引用的一些想法和例子,本身就能展示意義,如果不能讓大家讀出意思,就算提供出處註釋也無用,特此說明。

文章的資訊代表賽車和駕駛操作的常規資訊,在我們認知範圍內,使用的範例和說明準確。其中部分操作可能很危險,僅限經驗豐富的賽車和快速駕駛培訓人員執行。作者已盡力確保本書內容的準確。但是,在閱讀時,應始終牢記賽車和駕駛的潛在風險。

出於這些原因,作者Powerdream 不對本文中資訊無錯誤,以及本文內容能夠達到任何特定應用要求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作者Powerdream 明確否認對本文及文章當中任何特定目的的適銷性和適用性的默示保證,即使作者已被告知特定目的,即使已達到特定目的。作者Powerdream 概不承擔由於使用本文章中的範例,說明或其他資訊而直接,間接,偶發或繼發性損壞的全部責任。

賽車和駕駛對自己和他人都存在內在危險。在公共道路上駕駛應保守且有責任心。請勿在非指定安全沒有許可下賽道或是街上比賽或練習。應牢記,沒有一本書或是文章可以完全覆蓋賽車和快速駕駛的所有知識。去真正專業合格的駕駛學院,在安全可控條件下學習賽車和駕駛,是任何文章及書籍都無法替代的。此外,此處顯示的所有徽標或圖像的圖像權由各自公司持有。

back to news